好书赏读 一本有见地的论著——简评尚辉新著《有意味的造型
鸭脖官方网站入口本书既有理论深度又紧扣时代脉搏,紧贴艺术实际且深入浅出。书中汇集了作者尚辉先生对近年来我国美术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最新成果,从“造型的意味”“史诗的重建”“现代性命题”“在场与见证”等多个视角出发展开论述,涉及艺术与社会的关系、中西方现当代艺术的性质与特征、中国艺术发展的困境与矛盾等论题,45万字体量,内容丰厚,异彩纷呈,诸多观点颇有见地。
作者认为,绘画所建立起来的幻觉的真实,完全是一种滤除客观再现的主观化的视觉真实创建。造型艺术形象所再现的这种“像真的一样”,并不意味着要达到像摄影图像那样的纪实,造型艺术形象的艺术真实价值,往往在于怎样通过和现场真实完全不一样来达到看起来“像真的一样”。有鉴于此,作者强调:相比于机械图像形象,绘画造型形象在呈现对象上至少有三个最显著的特征,这就是想象性、塑造感和笔触味。作者以欧洲再现性绘画为考察对象,进而指出:造型艺术形象的想象性、塑造感与笔触味三者的相互结合、互为运用才真正构成了欧洲再现性绘画的艺术灵魂。这种阐释,对于当下艺术研究领域某些片面阐释、过分解读现代艺术中造型的形式意义、虚无再现性绘画历史传统的观点,无疑是一种反拨与正名。
作者借由艺术史上欧洲优秀的绘画作品来论述造型艺术,认为其从来没有把客观世界的真实描绘作为最高的艺术境界,甚至那些在画面上设计制造出来的戏剧性场景与人物,也绝不是对事件、人物原本形态的真实描绘。戏剧性的叙事只不过是在有限平面内最大限度地呈现事件、表达人物关系、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创造的方法与语言,而不是一种现场真实的复现。这一艺术原理或曰艺术规律中外皆然,同样与中国现当代优秀绘画作品的实践相契合,为中国现当代优秀绘画作品所印证。作者以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为例,从图像价值的角度比照了新闻图片与再现性绘画之异同,认为这幅油画是艺术家部分地依据开国大典的历史现场(包括参照新闻照片)进行的想象与虚构,这种想象与虚构的原则是以史诗的笔调歌颂事件的主体及事件对历史的积极影响,也包括对画面人物形象进行更加符合画面造型需求的加工和塑造,甚至对那些具体人物的表情、动态也进行了更加典型化的浓缩。因而,人们在油画《开国大典》里,看到的是与相关新闻照片差别甚大的宏大构图、性格肖像、亮相动作及人物组合的诸多艺术再创。
针对当代中国美术创作中“国家历史记忆中的史诗图像”问题,作者结合长征题材历史画创作、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纪念马克思200周年诞辰等主题性绘画创作的实绩作了颇有理论价值的回溯性论述。作者认为,历史与现实主题性美术创作,是有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某个历史时期所呈现、所需要的一种思想或一种理想的审美表达,是某个时代精神与思想情绪对历史的再度灌注。从这个角度讲,历史与现实的主题性美术创作无疑是一个时代民族精神与民族奋斗的视觉史诗书写。进而推及整个文艺领域,作者指出:“文艺对全民族、全社会的‘培根铸魂’作用……用艺术理论话语来说,就是把艺术作品表达的进步人文思想与推动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价值相统一。”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